作为东南亚地区人口最多且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,印尼的化妆品市场潜力巨大,已成为全球众多化妆品企业关注的焦点市场。然而,企业若想成功进入该市场,必须全面理解并严格遵守印尼的国家化妆品监管体系。印尼的化妆品监管框架主要基于《东盟化妆品指令》(ASEAN Cosmetic Directive, ACD),因而在整体框架上与东盟其他成员国趋于一致,但仍具备若干本地化监管特征,例如额外的清真认证要求。根据印尼《清真产品保障法》的规定,自2026年10月17日起,所有在印尼市场流通的化妆品必须获得清真产品认证。本文将重点介绍印尼化妆品监管体系中的主要监管机构、核心法规、标签要求、成分要求、产品质量标准及产品申报流程等内容,对清真认证部分不作详细展开说明。
1.监管机构
印尼化妆品监管的主要机构为隶属于卫生部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Badan Pengawas Obat dan Makanan,以下简称BPOM)。BPOM全面负责化妆品生产、产品通知、进口许可、分销监管及市场监督等工作,以确保产品符合安全、质量与功效相关标准。此外,BPOM 还与清真产品保障局(Badan Penyelenggara Jaminan Produk Halal, BPJPH)协同合作,共同推进化妆品领域的清真认证事宜。
2.主要法规
印尼的化妆品监管框架主要建立在《东盟化妆品指令》基础之上,并自2008年起正式实施。在印尼国内,BPOM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法规,共同构成了较为完善的国家监管体系。此外,BPJPH发布的清真认证相关法规亦与化妆品密切相关。表1为印尼化妆品主要法规信息。
表1 印尼化妆品主要法规信息
|
法规编号
|
法规名称
|
颁发部门
|
主要内容
|
|
No.12/2023
|
化妆品生产和经营监管规定
|
BPOM
|
化妆品生产、进口、储存、分销及产品填充等环节的监管要求、设施标准、企业责任以及相应的行政处罚措施
|
|
No.21/2022
|
化妆品通知申报程序规定
|
BPOM
|
化妆品通知申报的资格、流程、所需文件、审核时限以及后续管理要求
|
|
No.18/2024
|
化妆品标签、促销和广告规定
|
BPOM
|
化妆品标签、促销和广告要求,自2024年11月15日起生效,2025年11月15日前全面强制执行
|
|
No.3/2022
|
化妆品宣称技术要求
|
BPOM
|
化妆品的产品标识和广告中的宣称必须遵守的准则,包括必须真实、可证实、不误导,且不能声称具有药物功效
|
|
No.16/2024
|
化妆品污染物限量
|
BPOM
|
化妆品微生物、重金属及化学污染物限量
|
|
No.17/2023
|
化妆品信息文件(DIP)指南
|
BPOM
|
DIP文件需包含证明化妆品安全性、功效和质量的详细数据与资料,并接受监管机构的审核
|
|
No.27/2022(经No.28/2023修订)
|
食品药品进口管制规定
|
BPOM
|
食品、药品和化妆品进入印尼的进口控制,包括进口商注册、申请流程、所需文件、产品最低保质期要求以及费用支付机制等
|
|
No.25/2025
|
化妆品成分技术要求
|
BPOM
|
化妆品成分技术要求,包括禁止、限制和准用成分列表
|
|
No.33/2021
|
化妆品良好生产规范(CPKB)
|
BPOM
|
化妆品良好生产规范(CPKB)的强制性认证体系,包括认证类型、申请流程、所需文件、设施检查以及证书的更新与变更等要求
|
|
No.33/2014
|
清真产品保证法
|
印尼人民代表大会
|
清真产品认证体系,产品必须通过认证并标注清真标签的要求
|
|
No.42/2024
|
清真产品保证领域的实施条例
|
印尼共和国政府
|
清真产品从生产、加工、储存、运输到销售各环节的要求,以及认证流程、监督机制以及对微小型企业的特殊安排
|
3.标签要求
根据《化妆品标签、促销和广告规定》的相关规定,产品标签必须清晰、完整,避免误导信息,禁止暗示医疗效果或疾病预防功能,标签需包含以下12项强制标注的信息:
a. 产品名称;
b. 功效或用途;
c. 使用方法;
d. 产品成分;
e. 原产国;
f. 产品通知持有者名称和完整地址;
g. 批号;
h. 净含量;
i. 有效期;
j. 产品通知编号;
k. 二维码;
l. 警告或注意事项。
其中功效或用途、使用方法、警告或注意事项必须使用印尼语,其余项目可以使用外文,但前提必须是拉丁字母或阿拉伯数字。
对于特定类别产品,例如防晒霜、含有α-羟基酸的产品以及含过氧化氢的牙齿美白产品,须标注特定的警示用语。补充装化妆品的标签内容可适当简化,但仍应包含产品名称、通知编号、批号、填充企业名称与地址、填充日期及有效期。此外,产品须在获得清真认证后,方可在标签上使用清真标识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自2026年10月17日起,印尼将对化妆品实施强制性清真认证要求。
4.成分要求
印尼化妆品成分管理遵循ACD框架,主要是受BPOM 2025年第25号法规《化妆品成分技术要求》监管。该法规于2025年9月9日正式颁布并生效,取代了原先的2019年第23号法规及其2022年第17号修订版。根据规定,所有在印尼生产或销售的化妆品均须满足安全、功效和质量三项基本技术要求。
印尼化妆品成分监管框架主要基于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原则,具体涵盖限用成分、准用着色剂、准用防腐剂、准用防晒剂以及禁用成分。如欲使用限用清单之外的成分,或使用印尼本土天然着色剂、防腐剂、防晒剂,须事先获得BPOM批准,并提交相应的行政和技术文件。对于纳米材料等高风险成分(尺寸在1–100纳米或性质显著不同),还需额外提交安全数据。
此外,含有羟苯异丙酯、羟苯异丁酯和羟苯苄酯的进口化妆品,若原产国允许使用且符合印尼对防腐剂的要求,可进行产品通知。
5.产品质量要求
根据2024年第16号《化妆品污染物限量》法规,印尼化妆品质量要求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:微生物限值、重金属限量及化学污染物控制。具体限值要求如下:微生物指标见表2,重金属指标见表3,化学污染物指标见表4。
表2 微生物指标
|
项目
|
适用于以下化妆品:
a. 3岁以下儿童
b. 眼部
c. 黏膜
|
适用于其他化妆品
|
|
菌落总数
|
≤500CFU/g或CFU/mL
|
≤1000CFU/g或CFU/mL
|
|
霉菌和酵母菌
|
≤500CFU/g或CFU/mL
|
≤1000CFU/g或CFU/mL
|
|
铜绿假单胞菌
|
每0.1g或0.1mL样品测试为阴性
|
每0.1g或0.1mL样品测试为阴性
|
|
金黄色葡萄球菌
|
每0.1g或0.1mL样品测试为阴性
|
每0.1g或0.1mL样品测试为阴性
|
|
白色念珠菌
|
每0.1g或0.1mL样品测试为阴性
|
每0.1g或0.1mL样品测试为阴性
|
表3 重金属指标
|
重金属
|
限量
|
|
汞
|
≤1mg/kg或1mg/L(1ppm)
|
|
铅
|
≤20mg/kg或20mg/L(20ppm)
|
|
砷
|
≤5mg/kg或5mg/L(5ppm)
|
|
铬
|
≤5mg/kg或5mg/L(5ppm)
|
表4 化学污染物指标
|
污染物
|
限量
|
|
二噁烷
|
≤10mg/kg或10mg/L(10ppm)
|
|
丙烯酰胺
|
非淋洗类身体护理制剂≤0.1mg/kg,其他制剂≤0.5mg/kg
|
|
二甘醇
|
≤0.1%
|
6.产品通知
在印尼,化妆品向BPOM进行产品通知后方可合法销售。申请主体必须是印尼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实体,外国品牌若欲在印尼市场销售化妆品,需授权具备合法资质的本地代理或分销商作为产品的注册责任方。代理机构应持有有效的营业执照、进口许可及经营许可,并承担与 BPOM 沟通及资料维护的法律责任。
BPOM 设有专门的化妆品在线申报平台,申请人需在系统中注册账户、提交产品信息与相关技术文件,并依规定缴纳费用,其中东盟国家生产的化妆品通报费用为50万印尼盾,非东盟国家150万印尼盾。 资料提交后,BPOM 会进行数据核查,通常为14工作日,香水为3个工作日。核查通过后签发化妆品通知编号,该编号必须标示于产品标签上,作为产品获准在印尼销售的正式凭证。通知编号有效期为三年,期满后须进行续期申请。如产品在有效期内发生通报企业名称、地址或包装尺寸等发生变化,应及时办理变更申报。通知编号有效期为三年,期满后须进行续期申请。
对于进口化妆品,在产品每次入境时,产品通报持有人或其授权的进口商还需申请边境进口许可证(Surat Keterangan Impor Border,简称 SKI Border)。申请时须提供产品通知编号、成分分析报告、发票等文件。BPOM 要求进口的产品剩余保质期不得低于总保质期的三分之一。
此外,申请人必须建立并保存完整的产品信息文件(Product Information File, PIF),包括行政文件、原料质量和安全性数据、产品质量数据、产品安全性和功效数据。尽管部分低风险产品在初次申报时无需提交完整 PIF,但企业应确保文件齐备,以便 BPOM 在市场监督或抽查时查阅。PIF文件应至少保存至产品保质期届满后1年。PIF文件使用印尼语、英语或印尼语加英语的形式书写。
在产品上市后,BPOM 会实施持续的市场监管,包括抽样检测、标签审核、不良反应监测及广告合规性检查。若发现产品标签不符、使用禁用成分或未经通知销售,BPOM 有权采取行政处罚措施,如暂停销售、召回或销毁产品,并可撤销通知编号或公开通知。
7.小结
综上所述,印尼化妆品市场潜力巨大,但其监管体系严格且具有鲜明的本地化特征。企业若希望进入该市场,必须全面遵循由印尼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BPOM)主导的法规框架。需要注意的是,印尼化妆品法规更新颇为频繁,以《化妆品成分技术要求》为例,自2011年首次发布后,至今已进行六次更新,最新版于2025年9月发布。因此,企业需密切关注法规动态与过渡期安排,定期评估现有产品是否需更新标签或重新完成申报。此外,外国企业还须应对产品申报的代理制度挑战,即必须通过印尼本地企业代理完成产品通知及相关维护工作。代理机构的资质与专业能力,直接关系到申报效率以及后续的合规管理水平。
为此,企业应制定系统化的合规策略,在产品开发阶段即参照印尼法规设计配方与标签,避免上市前临时调整。建议选择具备监管经验的本地代理企业,确保申报及沟通顺畅,并建立完善的产品信息文件体系,以应对监管核查。同时,应持续关注法规变化,及时更新标签与产品通知信息,确保宣传内容与产品通知一致,杜绝夸大或误导性表述等。此外,自2026年10月17日起强制实施化妆品清真认证,企业也应提前规划清真认证事宜,并同步完成相应标签更新等配套工作。













